这里有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还有近代和现代等多位历史名人的故居,一条条老街名巷纵横交错,将庙宇、殿堂、古戏楼等连接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走在其中,仿佛穿越在千年的时空旅行,这里是中国 · 李庄。
李庄古镇景区由古镇核心区和月亮田景区两大片区组成。古镇核心区基本保持原有的川南建筑风貌,修旧如旧,体现出传统习俗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修缮理念;月亮田景区为新增景区,依托李庄古镇历史文化、文脉文化、梁林文化,创新性打造全景式文化休闲空间。
古镇核心区內至今完整保存有18条明清古街巷。这些街巷皆由条形或方形石板铺砌而成,巷陌纵横交错,构成了古镇的肌理。在过去,这些街巷往往承载着商业功能,羊街和席子巷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由于”湖广填四川”移民迁徙历史,街巷旁的建筑也在川南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取众家之所长,灰塑工艺、嵌瓷工艺、封火山墙等的应用,使李庄的建筑呈现出川、闽、粤、赣、苏杭等风格并存的景观。
反应出明清建筑风格的“九宫十八庙”,则是过去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现较完好保存下来的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10余处经典古建筑群,房屋上的木雕石刻艺术更极具代表性。被誉为李庄“四绝”的螺旋殿,奎星阁、九龙石碑、百鹤窗,则更有其独特的古民居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月亮田景区是古镇新增的景区,如何将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建筑材料相融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且与古镇核心区相协调的建筑风格,讲述好李庄的故事。担纲古镇核心区及月亮田景区两大区域改造提升的全技术型综合设计服务提供商华采堂,对此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深挖酒文化,建筑文化,抗战文化,同时结合场地内不同地貌特征,打造全景展示、文化交流、娱乐体验、业态休闲,游客接待为一体的全景式文化休闲空间。将李庄打造成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文化度假型旅居目的地。
总体布局上,考虑到月亮田景区与古镇区域的关系,弥补古镇区域山水田园风光方面的不足,月亮田景区以水为牵引,以山为辅助,引入多元化的自然景观,巧妙地利用“引水造湖”等手法,在景区中间规划大片的田园景观空间,并运用极具特色的李庄风格建筑,使得整个场景层次丰富,具有极佳的视觉效果。通过空间流动,串联起了一个个不同的景观节点,从而营造出“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格局。
建筑 · 文化古建
片区内建筑的设计开合有序、亲水怡人,充分体现李庄古镇的历史。从李庄古建筑中提取文化,将料峭屋檐、精致砖雕、百鹤祥云窗纹、回字纹等化作具象化的元素,诠释出李庄古镇的浓厚文脉。并结合当今特色小镇领域中的新理念、新技术,遵循古建筑的传统工艺和材料,对所有古建筑材料做旧处理,来体现历史文化,力争创造有李庄古镇特色的建筑风格。
景观 · 梯田村落
在景观设计时,以“生态自然”为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这一自然条件,利用灵动的曲线,依山顺势打造层层叠叠的梯田景观,再结合建筑的错落感,形成有袅袅炊烟升起的自然古村落风光。在最高处的观景台俯瞰,可欣赏整个李庄自然风光。
水街 · 月亮湖泊
人工湖的设计弥补了古镇区域水域较少的不足,有利于打造小桥流水的古镇景观。湖中设置各种形态的水田,并引入一个月中不同月亮形态的立意,上弦月、下弦月、圆月、残月等各种月之形态的水田都在月亮田景区可游可赏。
生态带 · 资源利用
采用生态滞留带的技术,月亮田形成的径流先经过绿色缓冲带再排入生态滞留带,经植被过滤处理,处理后的水通过雨水管排入河道或湖泊滞留池。来自屋顶、道路或其它不透水表面的雨水也被收集起来,处理后的屋顶雨水可以收集在池中并再次利用,坚持不浪费每一滴水资源的原则。
灯光 · 创新夜游
在保证照明灯具的安装不对周边夜景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则下,采用现代照明技术体现建筑特征,保持民族风格。以抗战文化、茶文化、长江文化、酒文化为文化脉络,为夜间的李庄古镇赋予新的城市语言,营造出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三叠阳关唱不停催航汽笛一声,难分难舍长回望月亮田边情最深。
月亮田主题区,是本次李庄古镇改造项目中的点睛之笔,也是古镇改造类项目中的独特创新。在景区设计的过程中,设计集思广益,在传承李庄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取文化精华,将其融合于新增景区的设计之中,古今结合,重现长江边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