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旅游网 > 焦点 > 正文
北京美丽乡村:老榆树琐忆
2018-09-04 15:41:20 来源: 农村网
儿时的记忆中,老家村子里有一棵老榆树。老榆树粗壮挺拔,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就像一把巨伞撑出了家乡历久弥新的壮观,也撑起家乡一段落雨生烟的历史和千古不息的人文气象。老榆树下,有一块相对开阔的平地,被

  儿时的记忆中,老家村子里有一棵老榆树。老榆树粗壮挺拔,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就像一把巨伞撑出了家乡历久弥新的壮观,也撑起家乡一段落雨生烟的历史和千古不息的人文气象。

  老榆树下,有一块相对开阔的平地,被村里人称之为榆树底下。名字虽不大气,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甚至可以从600年前的历史中找出它的影子。儿时,我常到榆树底下玩耍。这里开阔、平坦,是小村里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聚拢着小村的人气,又有老榆树的庇护,让人觉得凉爽宜人,也让人觉出一份神圣气韵的护佑。

  在这里可以听到每天发生在小村里最新鲜的故事,诸如谁家的儿子要娶媳妇,谁家的闺女要嫁人;谁家的老母猪又下了一窝猪仔⋯⋯听着这些发生在村里大大小小的故事,不仅让人感知出家乡人的喜怒哀乐,也让人从那看似平淡的叙述中,体会出他们思想与情感的流泻以及心路的趋向。

  更让人兴奋的是在夏日的某个夜晚,听上一段关于老榆树的故事。虽然多数的故事都是些掐头去尾、支离破碎的“选段”,但从那些亦如流觞的故事中,总会让人觉出几分的感动和振奋,或是乱象丛生、民生凋敝的凄惨来,并让你的思绪随着故事的起落陷入一份跨越时空的思考。

  关于老榆树的来历以及村子的形成,村里已经没人能够说清了。在漫长的历史演绎中,经风历雨的老榆树的存在,也算是家乡的一个奇迹了。于是,家乡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榆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榆树下老鸹窝。”这首一直流传着的民谣中,不仅让人联想到了老榆树不寻常的经历,也让我们仿佛从中看到了祖先们从三晋大地一路走来的艰辛。

  为求证我的这个推断,我翻开了县志。志中记载:“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车驾北巡,驻跸团山,顾此沃野,遂下诏复置州曰:隆庆⋯⋯迁发山西等处流民充之。”从史书的记载中我们似乎可以判定,流传在家乡的这首民谣是有历史依据的。于是我推断,家乡的这棵老榆树,也一定是那些走上流放与迁徙之途的祖先们,在异地他乡为自己心中留下的一份家乡记忆和思念亲人时的一种精神寄托。

  但让人痛心的是,大跃进期间,为大搞生产运动,队长一声令下,将老榆树锯倒后做成了1200条扁担和500条铁锹把,无私地奉献给了一个水库工地,并让这一“壮举”上了当时报纸的头版头条,从此老榆树名扬四海。没了老榆树,那个留在几代人记忆里的“榆树底下”的古老名字,也从此一点点淡出了小村人的记忆,让一段饱含了文化内涵与生命气息的历史从此断送了生命,将一份无奈永远搁浅在了家乡人的心里。

  虽然老榆树早已不在了人世,化作了青烟腐尘,但它当年的影子却依然是我脑海里最坚实、最顽固的记忆。那些曾经发生在榆树底下的故事,充满着平仄节拍的往事,仍会时常溢上心头,并如翻江倒海般地搅动着我的情绪,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

  老榆树不仅是村子里的标志,更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记忆里,老榆树的一条树杈上挂着一个铁钟,钟一响,清脆悦耳的声音便传遍小村的每个角落。于是,男男女女们便沿着古老的小巷,从四面八方聚到榆树底下,等待队长派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天如此,从未变过。

  随着时光流转,那些劳力们老了一茬又一茬,走了一拨又一拨,但老榆树却如同一个意志顽强的坚守者,始终站在那里,沐浴着岁月的雪雨风寒,见证着小村的昨日今天和旦夕祸福,并把这一切留在了它苍老的年轮里,丰富着自己沧桑的阅历。

  久而久之,老榆树便和村里的每一个人建立起了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即使是那些外出工作的人,一旦提起家乡来,那棵老榆树一定是他们必谈的话题,仿佛他们的生命早已和家乡的老榆树紧紧地捆挷在一起了。因为那些早已被融入骨子深处,植入细胞里的东西,是很难剔除掉的。它们不仅是我们乡情中最重要的内容,更是我们一生中为之匍匐朝拜的根。因为,这乡情中不仅有人们的情感寄托,有对生养之地的崇拜和感恩,也是中国人饮水思源传统观念的证明与体现。而家乡的老榆树便是人们心中被物化了的标志,延伸和强化着我们乡思的链条。

  我高中毕业那年,老榆树早已离开尘世多年,唯一能证明老榆树存在的是那个大如碾盘的树墩子。只是随着岁月更迭,它早已没了当年的生气,并一点点地腐烂着。没变的是上工的钟还挂在那里,只是挂钟的老榆树被一根毫无生机的木杆子取而代之了。直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只挂了几十年的钟才被人摘掉卖了废铁,从而宣告了一段历史的终结和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想着老榆树当年的身影,小村的前世今生以及当年老榆树上不绝于耳的鸟鸣便再次传入耳际,走进记忆的空间。而此时,异乡奔波的辛劳和疲惫,也便又一次在老榆树的荫蔽下,得到了放松和舒解,让心有了回家的体验。

  透过老榆树与我们共生共存的经历,不仅让我觉出了家乡历史的曲折与坎坷,更让我觉出一种与天地而生的道理和神圣来。原来,在历史的行进过程中,是老榆树通过他经年不息的繁盛和深藏于心的条理,梳理着世间的错综万象,并给了我们更多的体贴和安慰。

  然而当年,我们人类却变态般地扼杀和抢夺着老祖宗们为我们留下的财富和积蓄,侵占着它们安身立命的空间。老榆树倒下了,而随它倒下去的,还有我们的生存环境和长期积淀起的文化之厦,以及生命之根的指向。

  前几年回村时,看到了一株嫩柳在离当年老榆树不远的地方生长着。那样子就像是插在老榆树坟头上的一个标志,在默默地祭奠着那份过往的辉煌。于是我走上前去,折下一片嫩叶,并牢牢地攥在手中,唯恐它从我的手中跑掉。因为这是家乡的信物呀!

  本文刊登于《美丽乡村》杂志2018年第8期,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美丽乡村”,浏览更多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9018940号-4 Copyright © 2003-2021 u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纪旅游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