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旅游网 > 景点 > 正文
古城芷江,这儿的历史从未走远过的…….
2017-10-16 14:21:11 来源: 世纪旅游网
陈鲁宁 文 图它,千百年偎依着雪峰山峦,潕水青青,古宫鸣唱,风雨桥影映清波。满城的黑白紫色调,侗族萨巴闷、日晕图案凸显出远古苍朴侗家元素,让四方来客坠入一个神秘而色彩奇特的边城。这里,是芷江,古属五

  陈鲁宁 文/图

  它,千百年偎依着雪峰山峦,潕水青青,古宫鸣唱,风雨桥影映清波。

  满城的黑白紫色调,侗族萨巴闷、日晕图案凸显出远古苍朴侗家元素,让四方来客坠入一个神秘而色彩奇特的边城。

  这里,是芷江,古属“五溪蛮地”,西汉 ( 公元前202 年) 设无阳县,为芷江建县肇始。大量旧石器时代的文物揭示,早在商周时,这片土地就烙上古人类的印迹。

  中国抗战胜利洽降,1945 年8 月,被安排在这里,芷江,自此闻名遐迩于世,成为抗击法西斯东方战区的一座历史名城。

龙津风雨桥

  龙津桥下,流淌着历史兴衰的旋流

  去芷江老城,就得穿过一座桥——龙津风雨桥。

  千百年来,潕水河将古城切为东西两片。每逢雨季,山洪滔滔,犹如天堑,艄公以舟为渡,但过河的商旅行人,还是常常被卷入洪涛,葬身鱼腹。

  回溯至明代万历年(公元1591年),当地名僧宽云大师,四方奔走募捐,共募集建桥资金15000两白银、粮食11万石,经古城民众尽悉参建而铸就一座贯通湘黔的风雨桥。因桥墩与流水形如龙口喷津,故名“龙津风雨桥”,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

  当我们从东向西,穿过这座横跨在潕水之上的桥梁时,才发觉它全长竟达146.7米,宽12.2米,光人行道足足有5—6米之宽。难怪吉尼斯大全2000年12月将其收入,列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

  细细端详下,风雨桥的整体设计,简洁明快适用,工艺精雕细琢,集侗乡建筑文化艺术与当代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桥身为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气势宏大。深蓝色的琉璃瓦、六组金黄色的双龙抢宝和兽头、白色的檐口、拱脊等,隐含着当代园林风味。悬柱、柱角、石鼓则体现了侗族木建筑艺术。

  龙津桥,其实在五百年悠久岁月中,屡经水毁、火烧、征战的考验。明万历年(1602年)间,一场山洪,桥上建筑曾尽悉冲毁。清乾隆年间(1777年),一把大火又将全桥化为灰烬。抗战初,芷江机场是盟军东方战区第二大空军基地,龙津风雨桥,成了大西南主要军需运输供给线。日军,视它为主要轰炸目标,最多的一天有27架日机轮番轰炸。令人惊奇的是,龙津风雨桥在洪水、火灾面前显得有点脆弱,但在侵略者的倾盆弹雨下,则刚强不屈,任凭日机怎样狂轰滥炸,它却安然横卧在潕水之上。

  这座桥,就这样几经水火和战祸的圯毁,但芷江人从未放弃,而每一次的修复,又让它涅磐重生,更加坚固!

  远远看去,横挂在潕水之上的龙津桥,犹如一条长龙,当你通过一条贯穿东西长长的拱廊时,你又会发现长廊两侧,不仅设有扶栏,还巧妙得近百间售卖货物的店铺,走不几步就有供居民歇息的凉亭,数下来有七个。登上凉亭,抚扶木栏,潕水两岸,秀美风光尽收眼底。河西岸,排列着一片潕的古建筑群,就是天后宫。河东,则是中国侗乡最大的吊脚楼群。明山叠翠,潕水呈蓝,相互辉映,犹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令人神往。

天后宫戏台
天后像
戏台木雕

  天后古宫,寄托着对妈祖的尊崇信仰

  走出风雨桥,沿着潕水西岸,走不多远就来到天后宫。旅人去过闽南莆田的湄洲岛,拜谒过岛上最早供奉的妈祖祖庙。让人没想到,千里之外的雪峰山麓、潕水之畔,居然也建有天后宫,并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一座妈祖庙。

  翻开地图,不难看出,潕水,是自黔流经湘西较长支流之一,一路经沅江、湘江、穿越洞庭湖,在绕过汉江、赣江才汇入东南沿海的闽江,奔向涛涛大海。闽南人,千百年前逆流而上,来到芷江,最早在这儿建起闽南客家会馆,乾隆十三年(1748年)才把占地3700多平方米的会馆改建成妈祖庙。

妈祖殿
妈祖庙牌坊

  芷江天后宫,坐西朝东,南北建有耳室,中间三进。有意思的时,一进大门便是戏台,这也是当年闽商会馆保留下的建筑。戏台是传统的木制结构,两边立柱上雕刻了各种人物场景,充分体现出了闽南文化艺术的风貌。戏台边上是两排耳房,其中有观音堂、罗汉殿。观音堂内供奉有各种观音圣像、妈祖雕像,冀望共同为芷江人民祈福求愿

  观音堂墙壁上,民间高手彩绘的壁画,栩栩如生得描绘出蒲田林愿家第六女林默,亦称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的一生的传奇:默娘聪慧过人,八岁在私塾读书,悟性非凡。稍长,好诵经礼佛。她精医术,常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又熟习水性。湄洲一带海中礁石错杂,船只经过时常触礁遇难。默娘16岁那年,一次,她随父兄坐船渡海,时风涛险恶,不幸船被巨浪掀翻,她赶紧背起父亲泅水到岸边,哥哥却被急流卷走。她又和母亲、嫂嫂驾船,千辛万苦寻找,终于把尸体找回埋葬。因此,深受乡亲们的赞颂。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默娘和女伴登高赏景,在湄山之巅“升化”。乡里尊崇默娘为神,遂立祠祀之,号为“通贤灵女”。

彩绘壁画-1
彩绘壁画-2

  宣和四年(1122年),朝廷派允迪出使高丽(朝鲜),因船老大出航前,拜过妈祖保佑,虽一路惊涛骇浪遇风,但舟行安稳无碍,众人皆认为是得到妈祖神灵保佑。朝廷奏闻,赐封林默为“夫人”。自此,元明清历朝,不是封“妃”,就是敕封“圣妃”、“天妃”、晋封“天后”。还遣官至湄洲修整庙宇。雍正还亲书“神昭海表”额,命匾于湄洲祖庙和厦门、台湾二处天后宫。

  整个妈祖庙建筑最精华的部分是一组青石浮雕门坊。旅人认为,天后宫能被列入“国保”,多半应该就因为这座石门坊。它高11米,宽6.3米的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式青石门坊,门坊两侧雄狮蹲踞,石鼓对峙,顶盖斗拱飞檐,十二金鲤咬脊,葫芦攒尖,左右青石铺地平台,围以塑有双龙、大象、金瓜饰物的石质栏杆。十七级青石台阶,将沿河大道与古朴典雅的建筑群连接起来,其下水碧波荡漾,使门坊显得更加雄伟、奇峻。

彩绘壁画-3
彩绘壁画-4
彩绘壁画-5

  门坊,以沅州明山石垒砌,门上方刻有“天后宫”三字,用笔浑厚圆润,虽施斧凿亦曲尽书法之妙。周围被各种浮雕图案所包围,加上门框两侧,浮雕画面近百幅,大小不一,互相错呈,最大的2.6平方米,最小的仅0.09平方米。有龙凤狮鱼,或竹木花草,或人仙神鬼,无不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华拱上“鱼樵唱和”与“耕读为本”交相辉映,另有“八仙过海”、双凤穿花”、、“鱼跃龙门”、“寿星献桃”、“麻姑灵芝”、“丹凤朝阳”、“二龙争珠”、“八王巡天”、“魁星点斗”、“莲升三戟(连升三级)”还有 “王子求仙”、“三星弈棋”、“古松灵芝”、“孤桐劲竹”、“麒麟滚绣球”等,无不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极工尽善。

  最令人称绝的有两幅:一幅是“洛阳桥”。桥下下波涛连天,一箬篷小舟正拍浪穿行其间,船头行至浪头之上,乘船之人或贴紧箬篷,或鼓劲舞艄,桥上有数十人,见此情景,或焦急欲呼之状,或啧啧称赞首肯,神态各异。桥头城池,旗杆耸立,书着“泉州府”。一边桥头礁石垒垒,石上刻有“洛阳楼”三字。整幅浮雕,将现实与传说融为一体,引人遐思,在千里之外的会馆刻上家乡风貌,表达的自然是浓浓思乡情。

  另一幅是“武汉三镇”,仅有0.216平方米的幅面,将繁华的汉阳、汉口、武昌三镇尽收其中。长江、汉水汹涌澎湃,江中一百零二艘大小船只舟来楫往,尽现百业兴旺之景象。舟子有闲谈、有对弈、有摇橹、有饮酒、有对歌,形态万千,栩栩如生。三镇沿江的旗斗上,刻有各镇的衙门名号,笔画虽细若蝇脚,字字却清晰可辨。三镇城楼房屋,鳞次栉比,无不清清朗朗,实有“清明上河图”的风采。方寸之地尽显宏大场面,细微之处不失毫厘之差,不仅是雕工精湛,更显构图严密、构思奇巧,堪称一绝,被盛赞为有“江南第一石坊”!

  如今,妈祖默娘被崇奉为“海上和平女神”,世界各处祭祀妈祖的宫庙,已达六千余处。妈祖文化早已花开枝散,遍布亚、欧、美,东西两半球。但在芷江小城,每逢妈祖圣诞、成仙飞升纪念日,湘黔滇各地的妈祖信仰者,仍会一如既往,像他们的先人那样翻山越岭,云集于此,纪念他们心中的女神!

黄甲街人家
黄甲街路牌

  黄甲古巷,处处是故事

  芷江,有很多安静的小巷小街,存世千年的四合院老屋,还有那众多的青石板路。我

  们跨过风雨桥向东,钻进了芷江老城的一条古老黄甲街时,恰逢晌午。刚落脚在青石板路上,飘荡在街巷里的酸萝卜和各色泡菜的香味,肆无忌惮地就挑逗其我们的鼻尖!两旁居民,端着饭菜,走上窄窄的青石板路,在街上吃开来。满满一大碗饭里,有香味四溢的芷江鸭,也有让人垂涎三尺的农家腊肉……

  明末清初,这儿曾是芷江通往大西南的古驿道。而今,繁华远去,黄甲街里,只剩下写满历史的青石板路,代代相传。黄甲街名字缘于这样一个故事:芷江,古称沅州。从公元606年实行科举考试后五百多年间,沅州无一人考中进士。直至北宋,沅州学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同榜进士一下就中了五人。中榜学子由朝廷用黄纸书写,称之为黄榜,也称金榜,进士又称甲第。于是,沅州人便用“黄甲”二字命名了这条街道,以示永久纪念。

  当时,黄甲街是绸缎布市,纺织印染等作坊也会集于此。而且,黄甲街还设有武保馆,并兼办学堂等,为沅州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这里还建有许家大祠堂和宝庆等会馆,是湘西边陲商贸活跃聚集地。

  一路过去,还有“红军第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也有“宝庆会馆”。这些文物保护单位,而今,都是炊烟袅袅,普通人家居住于此,过着简单的市井生活。

  一九一九年,沈从文随母举家迁来到芷江,投奔时任芷江县警察局长的五舅。当时,芷江是潕水上游一个大码头,即西门码头。加之芷江自古以来又是官道,每天要宰杀数十头猪、牛,当时每天猪征税六百四十文,牛征税两千文。沈从文在警察局谋了一份差事,每天承办稽查收税事务。很短的时间内,他就熟悉了市井,并和各式各样的人交上了朋友,尤其是那些屠户。诚如他说:“我当时的职业,到容易去和那些专诸、要离后人厮混。如喜欢喝一杯,差不多每一张屠桌边都可以蹲下去,颇受他们欢迎……”

街头卖水果
铜塑镇河巨兽

  三年后,五舅因患肺病去世。随后,沈从文,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依依不舍离开了芷江。沿着侗乡吊脚楼下的沅水,孤帆远影,穿过那茫茫无际的洞庭,只身北上,开始寻求真正的人生。年青的沈从文在芷江只生活了三年多,但对于这个小城来说,也是一段引以为豪的佳话。所以芷江人在潕水河畔修建一座从文阁,来纪念从芷江走出去的文学大师。

  而今,走进沈从文的旧居,巷子的两旁,封闭式的风火墙,经历了无数个春秋的风雨洗礼,低矮,斑驳,古色古香的屋檐挂角依旧,安静的阳光里,外面的喧闹,仿佛瞬间已被隔断。虽从陈列物件中,依稀可见过往历史里的人来人往,但毕竟久已恍如隔世。

  在宽宽窄窄的巷子里游走,古城的青石板路,从未间断过四方来客,细语呢喃的青石板路上,阳光下,闲暇的老人,搬出小板凳,静静地梳着那头白发,一只猫,守候在侧。他们靠着门槛,沉浸在温暖的阳光里。一天就这样简单地过去了。

  沉淀厚厚的昔日岁月,为我们留下充满温馨小城生活。其实,芷江的每一条老街巷,如老人巷、伞巷、黄甲街,还有文庙、天后宫,每到一处都让人会产生古城之恋。

  是的,这一座小城,饱经沧桑,顽强成长,脚下,却无处不留历史痕印。

  时光远去,而历史,从未走远,历史,常常就这样与阳光洒出的光影,被凝固在这里!

拱架结构
巷道
药王殿

  旅行Tips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湘西,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芷江,早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就置县。1945年8月,中国抗战胜利洽降在芷江举行,芷江因此声名远播,成为抗战历史名城。

  芷江有国家4A级景点—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侗乡风雨桥—龙津风雨桥,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公坪中国侗文化城、蟒塘溪库区、明山、芷江机场、天后宫、龙津风雨桥、花山寨、杨溪云树、五郎溪三道坑景区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

  交通:芷江是中国东中部地区进入大西南的桥头堡和交通要道,沪昆铁路、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在建的包茂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穿境而过,芷江机场已开通长沙、广州、北京、昆明、上海航班,并正在进行扩建,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

  民族艺术:如侗戏、梅香戏、傩堂戏、三棒鼓、芦笙舞等,独具特色。

  地方特产:

  芷江鸭——鸭肉酥软,色泽黄亮,吃起来肉汁酥香,油而不腻,味道爽口  据历史记载:自元朝开始,芷江就有中秋节必吃芷江鸭的传统食俗,同时有将制好的鸭制品赠送亲朋好友的习俗。芷江鸭系中国湘西著名侗乡特产食品,历史悠久,色香味俱佳,驰名中外。

  芷江绿壳鸡蛋——芷江自古就有“乌鸡国”之称,距县城40公里的大洪山乡,高山放养的乌鸡产出的鸡蛋蛋壳呈绿色,蛋黄是金黄色,绿壳鸡蛋因此而得名。绿壳鸡蛋含有丰富的铁、锌等矿物质,具有祛风、疗痛、增强记忆、补血强身之功效,素有蛋中绿宝石之称。

  芷江马头羊——芷江马头羊因该羊无角、头似马头,群众称马羊而定名,是优良的肉用山羊品种,公、母羊均无角,头形似马头,个体较大,成年公羊能达56公斤,母羊达45公斤。肉质细嫩,脂肪分布均匀,品味好,膻味小,深受消费者好评,特别是在中东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

  辣白莱——主料白菜,辅料白糖、麻油、花椒、醋、盐、红辣椒丝。烹制方法1.把白菜的外层老帮扒去,一切两半,斩去菜根,洗净后切成条。2.取容器一个,将白菜条铺在上面,铺一层,洒一层盐,全部排放好后,可找一重物压在上面。一小时后把它上下翻倒一下,使咸味均匀,再压一小时,这时白菜条已软,把它包在纱布里榨干其中水份,尝一尝咸味。3.取一汤盆,将菜条弄松后,放入其中,红辣椒、姜切丝码在上面。4.将锅置火上,加入麻油35克,烧至七成热时,投入花椒,变黑后捞出,投入干辣椒炸至金黄,将油迅速洒在白菜上即可食用。

  芷江金秋梨——具有早果、丰产、晚熟、果大、光亮美观、肉质洁白松脆、细嫩多汁、果核小被誉为南方“梨中之王”。

  芷江酸萝卜——自制工序:1、准备一个可装合叶水的陶坛一个,洗净,容量以10升为宜。2、准备2升左右米汤、5升冷开水。3、将米汤、冷开水倒入坛内,加适量食盐、白糖,可根据喜好加入蒜蒜头、蒜杆。4、将萝卜切成0.5厘米厚的片(萝卜较小的话,可整个放入),用冷开水洗净放入坛中(本地红皮萝卜更佳)。5、将合叶中加入水,然后盖上坛盖(避免透气致使酸水变味、变状),4--5天后萝卜片即呈淡红色,拿出,加适量味精、辣椒,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加适量的食盐、白糖即可食用。

  小葱鲜鱿芋头饼——原料:芋头、鱿鱼,辅料:青红柿子椒、鸡蛋、柠檬,调料:盐、鸡精、酱油、胡椒粉、淀粉、芝麻、葱姜末。烹制方法:1、将鱿鱼切成小丁,芋头压成泥一起放入碗中,加入葱姜末、鸡蛋、胡椒粉、盐、鸡精、淀粉拌匀;2、将拌好的糊制成小饼状,放入锅中,加少许油煎至两面金黄即可;3、将柠檬汁挤出,柠檬皮切成末放入汁中,加入柿子椒末、葱姜末、酱油、胡椒粉、芝麻、鸡精拌匀浇在煎好的饼上即成。

  芷江藕心香糖——原名“薄荷酥”,产于芷江。清朝末年开始生产,至今有100多年历史。制作精细,工艺独特,造型精巧,色白如玉,呈长方形,内如藕心,每根有16个主孔、9个副孔,孔孔贯通,排列整齐,每公斤约80根。具有松酥香甜,落口消溶,解暑提神,携带方便等特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9018940号-4 Copyright © 2003-2021 u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纪旅游网 版权所有